著作权

副标题#e#

      ,又称为,分为著作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其中著作人格权的内涵包括了公开发表权、姓名表示权及禁止他人以扭曲、变更方式利用著作损害著作人名誉的权利。著作财产权是无体财产权,是基于人类智慧所产生之权利,故属智慧财产权是之一种。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在中国实行自愿登记原则。

      《著作权法》第九条 著作权人包括:

      (一)作者;

      (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著作权法》第十条 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六)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七)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八)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九)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十)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十一)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

      (十二)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十三)摄制权,即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

      (十四)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十五)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十六)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十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著作权要保障的是思想的表达形式,而不是保护思想本身,因为在保障著作财产权此类专属私人之财产权利益的同时,尚须兼顾人类文明之累积与知识及资讯之传播,从而算法、数学方法、技术或机器的设计均不属著作权所要保障的对象。

        形成

        著作权过去称为版权。版权最初的涵义是copyright(版和权),也就是复制权。此乃因过去印刷术的不普及,当时社会认为附随于著作物最重要之权利莫过于将之印刷出版之权,故有此称呼。不过随着时代演进及科技的进步,著作的种类逐渐增加。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英国《安娜法令》开始保护作者的权利,而不仅仅是出版者的权利。1791年,法国颁布了《表演权法》,开始重视保护作者的表演权利。1793年又颁布了《作者权法》,作者的精神权利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

        版权一词已渐渐不能含括所有著作物相关之权利内容。19世纪后半叶,日本融合大陆法系的著作权法中的作者权,以及英美法系中的版权,制定了[[日本著作权法]],采用了“著作权”的称呼。

        中文最早使用“著作权”一词,始于中国第一部的著作权法律《大清著作权律》。清政府解释为:

        “有法律不称为版权律而名之曰著作权律者,盖版权多于特许,且所保护者在出版,而不及于出版物创作人;又多指书籍图画,而不是以赅刻模型等美术物,故自以著作权名之适当也。”

        此后中国著作权法律都沿用这个称呼。

        如今华人社会通常还是使用版权一词,不过大陆地区及地区对于著作相关权利的正式称呼均已不再使用版权。

        著作权的客体

        语文著作:包含文学作品(诸如小说、诗歌)、参考作品、评论

        音乐著作

        戏剧、舞蹈著作

        美术著作:包含了艺术作品,例如油画、素描、和雕塑

        摄影著作

        图形著作:包括地图、技术制图及摄影以外之平面或立体图形著作物。

        视听著作:即内含影像及声音互相配合之影音著作物,例如电影、电视节目等等。

        录音著作

        建筑著作

        电脑程序著作

        著作财产权的种类

        著作财产权的种类在过去一百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原先较单纯的出版权、演出权,因电影的发明而有公开上映权、因广播及电视的发明而出现公开播送权,时至今日因应因特网的普及化,公开传输权随之而生,除了这些一个接着一个出现的新型态著作权利,另外一些较传统的权利也由于人类生活型态的转变而发生变化,例如因为国际间的交流日渐频繁,著作物在各地区以及国际间的散布权问题获得重视;著作物所有人以往基于所有权拥有将该物出租的权利,规模有限,对于著作权人的利益影响不大,但由于大型连锁租书店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著作权人的利益,从而使得著作物的出租权亦须被顾及。

        一般来说,著作权人对于著作享有若干项基本权利,其中有一些是专属权利。他们享有使用、或根据议定的条件许可他人使用其作品的专属权。

        著作权人可以禁止或许可:

        以各种形式对各种著作进行重制,例如以印刷或录音的方式重制语文著作或音乐著作。

        将其著作公开口述、演出,例如将戏剧及表演著作或音乐著作公开演出、将语文著作公开口述等等。

        将其著作通过无线电、有线或卫星或因特网加以公开播送、公开传输。

        对其视听著作公开上映;对其摄影著作、美术著作、图形著作加以公开展示。

        将其著作翻译成其他语文,或对其加以改编,例如将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本、将英文版本改译为中文版本。

        受的许多创作性作品需要进行大量发行、传播和投资才能得到推广(例如:出版物、音乐作品和电影);因此,著作权人常常将其对作品享有的权利授权给最有能力推销作品的个人或公司,以获得报酬,这种报酬经常是在实际使用作品时才支付,因此被称作授权费/版税。

#p#副标题#e#

  著作财产权有时间限制,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相关条约,该时限为创作者死后50年。但各国国情不同,各国国内法可规定更长的时限。这种时间上的限制使得创作者及其能在一段合理的时期内就其著作获得经济上的收益。

  著作财产权人通常可透过行政手段或透过法院保障自己的财产权益,前述手段包括以搜索住居处的方式查找生产或拥有非法重制的--亦即"盗版的"--与受保护作品有关之物,作为证据以实施权利。权利人还可要求法院对非法活动发出禁制令,并可要求侵权者就其在财产上和表彰姓名等人格权方面所受损失负损害赔偿之责。

#p#副标题#e#

  著作权保障年期

  互联网兴起带来的巨大资讯流通和流通速度增长均为前所未见。因此有人提出旧有的“作者死后50年”著作权保障年期,在资讯时代已不合时宜,应该重新修订。如美国建国者著作权(Founder's Copyright)授权条款的保护期限为14年。

#p#副标题#e#

  (三)经原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在原有软件上开发的软件,应当提交原著作权人的许可证明;

  (四)权利继承人、受让人或者承受人,提交权利继承、受让或者承受的证明。

  第十二条 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的,可以选择以下方式之一对鉴别材料作例外交存:

  (一)源程序的前、后各连续的30页,其中的机密部分用黑色宽斜线覆盖,但覆盖部分不得超过交存源程序的50%;

  (二)源程序连续的前10页,加上源程序的任何部分的连续的50页;

  (三)目标程序的前、后各连续的30页,加上源程序的任何部分的连续的20页。

  文档作例外交存的,参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软件著作权登记时,申请人可以申请将源程序、文档或者样品进行封存。除申请人或者司法机关外,任何人不得启封。

  第十四条 软件合同或者专有许可合同当事人可以向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申请合同登记。申请合同登记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按要求填写的合同登记表;

  (二)合同复印件;

  (三)申请人身份证明。

  第十五条 申请人在登记申请批准之前,可以随时请求撤回申请。

  第十六条 软件著作权登记人或者合同登记人可以对已经登记的事项作变更或者补充。申请登记变更或者补充时,申请人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按照要求填写的变更或者补充申请表;

  (二)登记证书或者证明的复印件;

  (三)有关变更或者补充的材料。

  第十七条 登记申请应当使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制定的统一表格,并由申请人盖章(签名)。

  申请表格应当使用中文填写。提交的各种证件和证明文件是外文的,应当附中文译本。

  申请登记的文件应当使用国际标准A4型297mm X 210mm(长X宽)纸张。

  第十八条 申请文件可以直接递交或者挂号邮寄。申请人提交有关申请文件时,应当注明申请人、软件的名称,有受理号或登记号的,应当注明受理号或登记号。

  第三章 审查和批准

  第十九条 对于本办法第九条和第十四条所指的申请,以收到符合本办法第二章规定的材料之日为受理日,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条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应当自受理日起60日内审查完成所受理的申请,申请符合《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相应的登记证书,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登记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一)表格内容填写不完整、不规范,且未在指定期限内补正的;

  (二)提交的鉴别材料不是《条例》规定的软件程序和文档的;

  (三)申请文件中出现的软件名称、权利人署名不一致,且未提交证明文件的;

  (四)申请登记的软件存在权属争议的。

  第二十二条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要求申请人补正其他登记材料的,申请人应当在30日内补正,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撤回申请。

  第二十三条 国家版权局根据下列情况之一,可以撤销登记:

  (一)最终的司法判决;

  (二)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第二十四条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撤销登记。

  第二十五条 登记证书遗失或损坏的,可申请补发或换发。

  第四章 软件登记公告

  第二十六条 除本办法另有规定外,任何人均可查阅软件登记公告以及可公开的有关登记文件。

  第二十七条 软件登记公告的内容如下:

  (一)软件著作权的登记;

  (二)软件著作权合同登记事项;

  (三)软件登记的撤销;

  (四)其他事项。

  第五章 费用

  第二十八条 申请软件登记或者办理其他事项,应当交纳下列费用:

  (一)软件著作权登记费;

  (二)软件著作权合同登记费;

  (三)变更或补充登记费;

  (四)登记证书费;

  (五)封存保管费;

  (六)例外交存费;

  (七)查询费;

  (八)撤销登记申请费;

  (九)其他需交纳的费用。

  具体收费标准由国家版权局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规定并公布。

  第二十九条 申请人自动撤回申请或者登记机关不予登记的,所交费用不予退回。

  第三十条 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各种费用,可以通过邮局或银行汇付,也可以直接向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交纳。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规定的、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指定的各种期限,第一日不计算在内。期限以年或者月计算的,以最后一个月的相应日为届满日;该月无相应日的,以该月的最后一日为届满日。届满日是法定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届满日。

  第三十二条 申请人向中国版权保护中心邮寄的各种文件,以寄出的邮戳日为递交日。信封上寄出的邮戳日不清晰的,除申请人提出证明外,以收到日为递交日。中国版权保护中心邮寄的各种文件,送达地是省会、自治区首府及直辖市的,自文件发出之日满十五日,其他地区满二十一日,推定为收件人收到文件之日。

  第三十三条 申请人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延误了本办法规定或者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指定的期限,在障碍消除后三十日内,可以请求顺延期限。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版权局负责解释和补充修订。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涉外法律实务

国际贸易

外商投资

境外投资

公司法律

外资并购

知识产权

涉外诉讼和仲裁

涉外婚姻

涉外继承和收养

海上货物运输

涉外合同

世界各国投资信息发布

联系人

我们的团队

查看团队

友情链接

上海婚姻家事网
上海合同法律网
上海海事海商网
上海刑事辩护网
申渝律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