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FDI)在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 欧洲的直接投资可追溯到中世纪,美国可追溯到殖民地时期,日本在一战之前就有直接投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比起其他投资方式来,它开始在国际投资界风头甚健。
最近二三十年,FDI在世界总资本流出中的比例逐年上升,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超过了30%。相对于其他资本流动方式追涨杀跌、振动不定,FDI 的波动要少得多,并且,直接投资的长期性意味着跨国企业更多地溶入到输入国的经济中,进而使这些企业产生特殊的行为。
 1997年至今,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在危机后迅速回复,有专家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很可能在经济恢复中起了重要作用。那么,为何会有这种重要作用呢?有人认为这是来自于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新的产业和技术。但实证检验表明,当把企业规模、位置、资本密集度考虑进去,外企和内企的技术和效率的差异其实很小。因此,这种作用来自于外企与国际市场更为接近。这种与国际市场的接近性是跨国公司的一种优势。事实表明,美国的母公司对某个市场出口多,其在东亚的子公司对这个市场出口也多。跨国公司带来的是国际市场的信息,同时它们也带来了与公司其他部门共同生产销售的合作机会。
但是,事情还会有另外一面。外商直接投资对输入国的市场和经济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对中国来说。因为中国在 FDI 的规模上,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帆通过数据预测,改革开放20年,我国共引进外商直接投资5000亿美元,90年代更是平均每年达到400亿美元。加入WTO的刺激,可以使未来5年, 每年引进外商直接投资600亿美元以上,5年积累就是3000亿美元。这样,到2006年,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额可以达到8000亿美元。
在许多媒体和经济官员的眼里,与直接开放资本市场相比,引进外商直接投资,被称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一大经验。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没有自由兑换,国际投机资本无法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获得巨额人民币,因此无法通过抛售的办法冲击我国的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中国没有被卷入亚洲金融危机。
但是,历史事实是不可能简单重复的。上一次的成功经验,也许下一次就可能成为失败之处。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就没有风险吗?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如果引进太多,风险照样存在,只不过时间比较长。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资本,可以在几分钟内引起大崩盘。而外商直接投资所引起的金融外汇危机,要经过10年左右,主要环节是人民币利润的集中汇出,可能引起境内居民和企业挤兑外汇存款,进一步引起黑市上以人民币兑换外汇,并挤兑人民币。
所谓对外商开放国内市场,是允许其内销产品,而所得人民币经过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可以汇回国外。大约5年以后,外商直接投资有8000亿美元, 按照年利润率为10%,即相当于800亿美元的人民币计算,就有大约7500亿人民币, 每年汇出的外汇超过了引进的外资。
更为严重的是,每年数千亿的人民币利润,有大约90%并没有汇出,而是作为再投资,重新投入。至于有多少是买了土地厂房,多少是进入股票市场投机,虽然现在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字,但估计数额会相当大,5 年之后这笔钱的总数将会达到2万亿人民币,相当于2000多亿美元, 与国家外汇储备大致相等——这就是危机的临界点。如遇突发事件,外商集中兑换,即有可能触发外汇挤兑。